认识山凤
首页 > 认识山凤
麻鸡发展史
1. 农耕时代

“养鸡生蛋换油盐”是崇仁农耕时代的真实写照。在农耕时代,由于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非常低下,靠种植获得食物,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生存的需要。加上历史上兵连祸接、旱涝交替,土地产出的一切,农民胼手胝足劳动所生产的一切,并不能让他们获得温饱。在解决人口增加与食物不足的矛盾之时,崇仁当地农民发展养殖业便成了 谋求生存的重要一环。养麻鸡不仅可以作为日常重要食物,麻鸡还可以生蛋或出售,解决了家庭油盐酱醋茶的开支。



因此在崇仁这块土地上,鸡同人一样古老,有鸡必有人,见人必见鸡。无论是青砖瓦房,还是茅房土屋,旁边必有麻鸡觅食、栖息。“养鸡生蛋换油盐”也就成了崇仁县乡民祖祖辈辈相传的历史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建国初期

19世纪50年代,由于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等历史原因,农民搞个体经济,搞个人发财致富是不行的。“共产风”、“合作社”成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主流,农民失去了土地,农业生产便失去了积极性,农村养鸡户便越来越少。

随着大跃进的到来,政策中明确不能养鸡。但为了解决生计,在偏远的山区,却有极少数农户背地里偷偷的养起鸡来。当年崇仁麻鸡因其而得名的——许坊乡长沙坑村村民刘禄金就是其中之一。

1961年下半年,人民公社食堂解散后,农村又渐渐开始有人养鸡,不过数量也是极少。

1962年,贯彻《人民公社六十条》,提倡公、私饲养并举,发展社员家庭饲养业,全县的麻鸡饲养数量有所回升。

“文化大革命”期间,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私人饲养,几乎无人饲养麻鸡。



总的来说,建国初期崇仁县农民一直处于“偷偷摸摸把鸡养”的状态。在强制的政策下,崇仁县的农民顶着巨大的压力养鸡还是源于解决家庭开支的问题,也正源于此,崇仁麻鸡的养殖一直未曾中断过。

3.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农村落实经济政策,广大农民纷纷寻找发家致富的门路。崇仁麻鸡也唱着春天的故事走进了新时代。人们养殖麻鸡不再单单只作为一种美食,或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的礼品及补贴家用解决家庭开支,而是作为一条致富门路。对很多老百姓来说,饲养崇仁麻鸡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这一时期出现了首批吃“螃蟹”的鸡倌,在经历失败后重新站起来,最终走向了致富之路,成了名副其实的“鸡司令”。如果说19世纪50年代刘禄金养鸡,让崇仁麻鸡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那么那些不断将崇仁麻鸡发展壮大的“鸡倌”、“鸡司令”,再次将崇仁麻鸡推出山外,推向世界。

4. 新时代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征途中,崇仁麻鸡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更注重的不仅仅是麻鸡能带动人们致富,人们开始关注它的品牌和文化,强调其纯天然绿色价值。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时,体现了人们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一些有商业眼光和经济头脑的高科技优秀人士敏锐看到了这只来自大山、有着纯天然野性基因“山凤凰”的商机,他们将目光转向农村,返乡创业,成为新时代的“鸡司令”。

宝水悠悠,巴山苍茫。千百年来,在崇仁这片灵山秀水中孕育的崇仁麻鸡不仅带给这一方百姓快乐健康富足,更带給他们幸福美好和吉祥!

版权所有:崇仁县山凤景区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006708号-1
联系电话:0794-6369611  景区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郭圩乡陈铁村
官网网址:http://www.crshan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