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麻鸡文化,属于种原生态民间文化,渊源于古代傩舞中崇仁麻鸡是一种祭奠仪式上的最高“祭品”。
在崇仁县一带,民间流传着一种叫“跳八仙”的傩舞,这种舞蹈始于唐朝,盛于五代、南北宋年间,特别是到了明代洪武未年,因诸神“显应益甚,倾支远方,故争迎赛大神”。“跳八仙”就是“迎赛”祭祀仪式上跳的舞蹈。它回应着民间信仰及传说,使其达到“神于天,圣于地”的境界。
乡村做屋上梁,也要挑选一只大红公鸡,作为“祭梁”礼品。唐人爱神,许多神话中也出现了麻鸡。麻鸡祭神之俗,流传过千年,在唐末已形成。
2. 佳节美肴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崇仁人吴道南出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深入民间微服出访,他知道崇仁麻鸡的神奇,从故乡将麻鸡送进了慈宁宫,从此,崇仁麻鸡成了宫廷宴上的一道佳肴。
如今在崇仁的民间传统节日中,自然也少不了要吃麻鸡,节日鸡俗表达了人们祈福纳祥的心理。有鸡有鸭,幸福富足。在乡村,每逢过年过节,都要举行酒礼之仪,即先将一只煮熟后的整鸡,摆放在正厅的八仙桌上,供奉先人,以祀祖德。
每逢过年过节在餐桌上,长辈会把最肥美的鸡腿、鸡胸送到小辈们的碗中,自己则吃些鸡头、鸡爪、鸡颈、鸡翅膀和鸡屁股之类。而晚辈会因家长的教诲而懂得孝顺,将鸡腿送到长辈碗里,自己则挑些鸡爪、鸡脖吃。这时长辈会说,小孩不能吃鸡爪,将来写字会歪歪斜斜,要吃就吃鸡翅,翅膀会飞,长大了有出息。如此下来,一家人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在崇仁人的情感里,尊老爱幼是统一的,这就是崇仁仁爱的哲学,也是崇仁文化之魂。
3. 礼尚往来麻鸡是一种美食,出是日常生活中极有民俗文化的美食。如生辰祭日、婚丧喜寿,宴席上都少不了麻鸡,还有贵宾光临,女主人住往会杀一只老母鸡,或把平常舍不得吃的蛋,加上米酒、红(白)糖,炒上一碗,这是乡间接待贵客的最高礼遇。尤其是女婿上门,更要杀一只鸡。民间有句俗语:“丈母娘见了郎(女婿),鸡要断肠。”若遇上亲友、乡邻办喜事,麻鸡和蛋是亲友相互走动的最佳赠品和礼物。
“鸡”“吉”谐音,古人认为鸡是上天降临人间的吉祥物,鸡作为吉祥之物被运用至各种生活习俗和民俗艺术中。
在崇仁,“鸡头鞋”是婴儿满周岁时外婆赠送的礼物,民谣说:“过岁不穿鞋,长大不成才。”鸡头鞋造型有趣,寓意吉祥。再如鸡枕,据老人说:“娃娃枕鸡,乖巧又聪明。”此外,民间寓意吉祥的工艺品中还有:鸡香袋、鸡围嘴、鸡兜肚、鸡枕边、鸡围裙、鸡坎肩等。
斗鸡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的游戏,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最古老的国家之一。“走马斗鸡年少趣,椎牛酒军中乐”,讲的就是斗鸡。崇仁麻鸡因由野鸡驯化而成,吸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公鸡雄健俊俏,冠大红润,胸肌肉发达,而且骁勇善战,深得斗鸡玩家的喜爱。历史上有“爱美人亦爱斗鸡”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堪称历史上最著名的“斗鸡皇帝”。崇仁麻鸡因野性十足,在斗鸡场上屡战屡胜,如此以来崇仁麻鸡便是这皇室斗鸡中的宠儿。